很少有哪位中世纪女人像阿基坦的埃莉诺(Aliénor d'Aquitaine)那样,在现代西方的学术研讨和大众文明中遭到如此多的重视。她的婚姻,她的品德,她与两位国王老公和十来个儿女的联络,以及她在中世纪政治和文明史上留下的痕迹,现已被无数次地再现过。许多状况下,咱们很难判别这些再现是否反映了前史实在,或在多大程度上是实在的。在有关埃莉诺的各种说法中,有些是相对活跃的,如有人认为她在1160年代公布了奥莱龙文书(Rles d'Olérons),这份文件后来成为英国海商法的重要源头;20世纪初的学者提出,12世纪的文学艺术成果都得益于她的资助和支撑。但这个观点严峻夸张了她对骑士文学的影响。不过,后世谈论最多的是埃莉诺的婚姻、家庭和私日子,而这全部又与中世纪盛期西方的政治和文明日子纠结在一同。
欧洲的祖母
埃莉诺终身结过两次婚,这一点在12世纪的上层贵族妇女中并非绝无仅有。但她的两任老公分别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并且她稀有地活到了八十岁(生于1124年或1122年,死于1204年),生了十个孩子(或许还有几回流产),其间九个活到了成年,三个儿子先后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第四个儿子是布列塔尼公爵,五个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和德意志的大诸侯,以及纳瓦尔和西西里的国王;在她的儿女的儿女中,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以及圣路易的母亲卡斯蒂尔的布朗什(Blanche de Castille)……她像19世纪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相同,可谓“欧洲的祖母”,到13世纪初,欧洲许多王室和诸侯的宫殿中,都可见到埃莉诺的子孙。
这首先是因为埃莉诺自己就身世于显赫的诸侯世家。她是阿基坦公爵纪尧姆十世的女儿,阿基坦是其时法国版图最广阔的领地诸侯国(principauté territoriale)。在11-12世纪,阿基坦和安茹与周边的一些领地逐步聚合成大阿基坦和大安茹,这与诺曼底—英格兰联合体的构建简直一同发生。在埃莉诺出世时,阿基坦公爵的领地已不局限于波尔多周边的阿基坦本部,还拥有更南边的加斯科尼和北方的普瓦图伯爵领,埃莉诺就出世在普瓦图的中心城市普瓦提埃。她的母亲Aénor是当地贵族沙特勒卢子爵的女儿,因而她是一种典型的中世纪贵族联婚的结晶。埃莉诺的姓名由拉丁语alia和Aénor缩合而成,意思是另一个Aénor。曩昔有种观点,认为埃莉诺的姓名与希腊(Hellen)有关,但状况并非如此。作为人名的埃莉诺是随她一同呈现的,此前并不存在,法语称这种言语现象为hapax。她的祖父纪尧姆九世在中世纪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被认为是中世纪第一个行吟诗人,埃莉诺出世时祖父还在,这在其时也是比较稀有的。她承受过较好的教育,能够阅览拉丁语。整体而言,其时贵族妇女的文明涵养或许要比男性更好,因为贵族男人的首要责任是战役。
普瓦提埃地处法国北方和南边过渡地带,今日它自诩为“罗曼艺术之都”。在很长的时刻内,它实践上相当于阿基坦公爵领的首都。在纪尧姆九世和十世时期,他们的宫殿招引了一批行吟诗人,乃至有来自英吉利海峡彼岸的歌手来到普瓦提埃。在埃莉诺出世之前,阿基坦的贵族傍边就有人叫亚瑟、珀西瓦尔、兰斯洛,这标明亚瑟传奇的主题此刻现已在欧洲大陆传达。
普瓦提埃城1137年,纪尧姆十世在前往西班牙圣孔波斯特拉朝圣途中死去,只留下两个女儿,埃莉诺是长女,依照教会法的规矩她现已成年,因而继任为阿基坦公爵。这个年青的女承继人很快就成为欧洲贵族们垂涎的猎物。此刻阿基坦公爵的封君、法国国王路易六世使用他法理上的优势争先恐后,让他的儿子、未来的路易七世迎娶埃莉诺。婚礼于纪尧姆死去几周后在波尔多举办,随后两位年纪相仿的配偶前往巴黎,但老国王在途中暴死,所以他们抵达巴黎后马上举办加冕礼,埃莉诺第一次被敷上标志最高权利的圣油。这次婚姻表面上极大地强大了卡佩王室的威望,并且新国王看来承受了历代阿基坦公爵的一项重要方针,便是干预南边的图卢兹伯爵领,而此前一个多世纪中,法国国王对卢瓦尔河以南区域简直没有任何奢求。从这个视点看,埃莉诺不是一个甘于在政治上退居幕后的王后,这或许也是导致她与母后、路易六世的遗孀阿德莱德(Adelade)发生龃龉的重要原因。中世纪的文字记载标明,埃莉诺对路易七世有必定的影响力。12世纪的两位作者,牛堡的威廉(William of Newburgh)和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都说路易七世对埃莉诺的爱情“过于疯狂”,不过咱们应该留意这类说法的语境,尤其是在他们评述第2次十字军期间国王配偶的争持时。这两位作者是12世纪文艺复兴的文明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教会知识分子,习气于从品德视点评判尘俗业务的胜败。
第2次十字军和埃莉诺的离婚
1147年,埃莉诺伴随老公前往圣地,参加第2次十字军,随行的还有另一些贵族妇女。第二年1月,法国十字军在卡德摩斯山战胜,国王率残部逃往安条克。安条克的基督教诸侯普瓦提埃的雷蒙(Raymond de Poitiers)是埃莉诺的叔叔。在停留安条克期间,国王配偶发生了剧烈的争持,相传埃莉诺与雷蒙有不合理联络,并且她就在这个时分提出离婚。这时国王坚持带埃莉诺脱离安条克前往耶路撒冷。1148年7月,十字军攻击大马士革失利,退回耶路撒冷。第二年4月,国王配偶起程回来欧洲,听说两人乘坐的是不同的船舶。途经罗马时,教皇尤金三世企图谐和两人的联络,并且亲身照顾他们的起居,乃至连床褥这样的工作他都亲身干预。教皇的劝导或许有必定的作用,因为有人计算,国王配偶的第二个女儿艾丽克斯(Alix)便是在罗马时怀上。
路易七世与埃莉诺及十字军之行但他们仍是在四年后离婚了。1152年3月21日,法国北方的主教们在博让西集会,宣告宣告路易七世与埃莉诺存在四到五代的血缘联络,他们的婚姻无效(婚姻无效教会的说法,离婚更像是个现代法学概念)。两个月后,埃莉诺在普瓦提埃与法国的另一位大诸侯、安茹伯爵美男人若弗瓦(Geoffroy)的儿子亨利成婚。这次婚变是中世纪欧洲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对随后法国和英国的王权都发生了很大影响,后世史家对此有许多评说。路易七世与埃莉诺的联婚让卡佩王室能够与阿基坦这个大诸侯国坚持出色联络,即便还不能兼并它的话。但埃莉诺再婚后不久,安茹家(又称金雀花宗族)的亨利就成为英格兰国王,一同兼任安茹的伯爵和诺曼底的公爵,后来他还向威尔士和爱尔兰扩张。到1170年左右,这对配偶控制着从苏格兰到比利牛斯山、从爱尔兰岛到法国中部奥弗涅的广阔地域,人们有时把这个“大西洋之弧”称作“金雀花帝国”,相比之下,诺曼-英格兰的老对手卡佩的逼仄领地简直何足挂齿了。19世纪的法国史学家认为,这次婚变严峻阻止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生长,他们很天然地迁怒于埃莉诺,米什莱(Michelet)对她的谈论就充满了歹意。
1170年前后法兰西王国各大诸侯国但今日的学者现已有了较为不同的观点。首先应了解路易七世和埃莉诺为什么要离婚。当然应该看到配偶俩性情上的差异。路易七世是老国王的次子,他本来是预备成为神职人员的,并在圣丹尼修道院学习了很长时刻,跟苏热(Suger)院长很熟识。他之所以成为国王,是因为他哥哥、本来的储君菲利普(Philippe)意外亡故。但圣丹尼的阅历培养了他对宗教的热忱,传说埃莉诺曾诉苦,她是跟一个僧侣日子在一同,不管记载者出于何种目的——或许是在赞颂这位国王的忠诚——这个说法大概是有一点前史根据的。离婚的直接根据,是博让西会议上提出的血亲联络。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在1161年编撰的《教皇史》中记载说,埃莉诺在安条克期间曾以血亲联络为由提出离婚:王后说她与国王有血亲联络,要他认识到他们的夫妻联络是不合法的,因为两人之间存在四代或五代的亲缘联络。在他们起程赴东方之前,拉昂的主教就在法国说起过此事,此人计算过两人的血缘联络,但其时人们还不坚信。这时国王非常不安,尽管他以一种简直毫无控制的情感爱着王后,但假如他的参谋和法国的大贵族们赞同,他愿意脱离她。
按12世纪教会法的规矩,配偶两边存在七代之内的血亲联络即不合法。不过上面这段记载有失实之处。埃莉诺和路易七世存在4-5代的血亲联络,早在1143年现已为人所知,并且指出这种联络的不是旁人,而是其时西方教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教皇尤金三世的教师克莱沃的伯纳德(Bernard de Clairvaux)。别的,关于卡佩王室和阿基坦公爵这样的宗族,对自己的谱系应该非常明晰。但那时并没有人质疑婚姻的有效性。因而,即便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说法是真的,还应从其他方面寻觅离婚的原因。现代学者的观点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埃莉诺在婚后的十多年里只生了两个女儿,国王为连续香火而急于脱节这桩婚姻。当然,其时并没有清晰的法令规矩女人不得承继法国王位——这是14世纪创造的传统——但卡佩宗族一个多世纪来有一个习气做法,便是老国王在世时就将自己的儿子加冕为王(prince associé)。但路易七世还没有儿子做储君。不过国王也有顾忌,因为他的教师、圣丹尼的苏热院长不赞同离婚,但苏热于1151年死去,形势就变得明亮了。
所以血亲联络就成为国王免除婚姻的合法理由。这个事例以共同的办法阐明晰中世纪盛期血亲婚姻禁令在贵族上层导致的古怪效应。封建年代的诸侯贵族总是把婚姻视为一种权利东西,彼此间频频联婚的景象非常常见,这就导致各贵族世家之间很简单呈现血亲联络。在这种景象下,其时教会法的七代禁令经常被违背,因为实践中很难履行下去。可是,这个禁令又经常被贵族们当作免除婚姻的托言,每逢他们能够订立更为有利可图的婚姻时,就会以违背乱伦禁令为托言提出离婚,而这样的托言很简单找到。所以,对贵族而言,教会的乱伦禁令只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被恪守,频频再婚的现象很常见。例如,安茹伯爵富尔克·雷山(Foulque Réchin, 1068-1109)结过五次婚,简直与埃莉诺一同代的图卢兹伯爵雷蒙五世也结了五次婚。路易七世在离婚后也两次续弦,直到他的儿子、“天赐者”(Dieudonné)菲利普·奥古斯都出世,卡佩的香火得以连续。
教会很早就意识到乱伦禁令被贵族乱用。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063年命令,以血缘联络为由提请离婚应由主教会议来裁决是否合理,沙特尔的伊夫(Yves de Chartres)主教于11世纪末将这一规矩写入教会法。但上述比如标明,乱伦禁令直到12世纪仍是经常被尘俗诸侯用作政治东西。从这个视点看,七代血缘的规矩实则为贵族使用这个规矩供给了便利。在1215年拉特兰第四次大公会议上,这个禁令从七代降为四代。
因而这次离婚的首要原因应该是政治方面的。别的,今日的学者也不再认为路易七世的决定是个严峻错误。埃莉诺的再婚当然使得阿基坦脱离了卡佩的影响,但应该看到,这个诸侯国是个具有高度自治倾向的区域,当地贵族的暴乱此伏彼起。亨利二世和埃莉诺的儿子狮心思查年青时在平定阿基坦贵族的暴乱中扬名,但后来也战死在这片土地上。在因她的再婚而缔造的安茹帝国中,英格兰-诺曼底是控制的中心,阿基坦是很不愿意王权干预其当地业务的边际地带。假如亨利二世和狮心思查都不能绥靖阿基坦,咱们没有理由信任资源要少得多的卡佩王朝能有效地管理这个诸侯国。路易七世最终娶了香槟家的阿黛尔(Adele de Champagne)为妻,这是个有战略含义的联婚。阿黛尔是查理曼的子孙,因而这桩婚姻是卡佩与加洛林的结合,这在意识形态上增强了卡佩的正统位置,尤其是在面临东边的日耳曼王国时。菲利普二世便是两个王朝联合的结晶,从此卡佩宗族就与整个法兰克国王的世系接续了起来:从13世纪开端,王朝回忆环绕“王国重归查理曼之根”(reditus regni ad stirpem Karoli Magni)组织了起来。在更为实践的层面上,与香槟宗族的联合极大地改进了卡佩在法国北方的境况,从而为12世纪末同金雀花帝国的关键性缠斗积储力气。
金雀花帝国和封建次序
离婚后的埃莉诺声名欠安,她不得不回来普瓦提埃。在这段路途中,她两次差点被当地贵族绑架。像她这样有权势的单身贵族妇女,天然是那些一心想建功立业的骑士们垂涎的目标。但她仍是逃脱了。1152年5月,埃莉诺同安茹家的亨利在普瓦提埃再次成婚。这间隔他们第一次相见只要八个月。亨利比埃莉诺小十来岁,他的母亲玛蒂尔达(Matilda)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因而他有诺曼底-英格兰宗族的血缘。玛蒂尔达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皇后,皇帝身后她嫁给了安茹家的若弗瓦。英王亨利一世身后,英格兰-诺曼底发生内战,若弗瓦占有了诺曼底。安茹伯爵父子于1151年9月前往巴黎,为拥有这两个诸侯采邑而向封君,也便是法兰西的王路易七世行臣从礼。所以亨利是以封臣的身份第一次见到埃莉诺的。
这次会晤大约三十年后,身世威尔士的史家杰拉德(法语写作Giraud de Barri或Giraud le Cambrien)和沃尔特·马普(法语写作Gautier Map)记载说,亨利在巴黎停留期间与埃莉诺发生了肉体联络,但她也和亨利的父亲若弗瓦有过肉体联络。这是有关埃莉诺第二段“黑色传说”。不过,在这个传说之外,1151年安茹伯爵父子的巴黎之行具有很共同的含义,简言之,它是卡佩王朝在法令和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在这之前,法国各大诸侯与卡佩王室的联络是多样的。安茹宗族乐于承受法王封臣的位置,在12世纪末的宗族传奇中,安茹伯爵的先人被塑造成卡佩王室的侍卫官(dapiféra)。但诺曼底公爵企图防止这种揭露的臣从位置。在安茹家的亨利前往巴黎行礼之前十余年,罗伯特·德·托里尼(Robert de Torigni)在编写历代诺曼底公爵的前史时着重,诺曼底公爵持有的是自在地(alleu),而不是从国王那里秉承的采邑(fief),公爵与国王的联络更像是平等人之间的约好,不是封建臣从效忠联络。并且,此前诺曼底公爵与国王的会晤是在边境地带(marche)、而不是在国王领地的中心进行的,在其时某些作者的了解中,选择边境为会晤地址自身便意味着两边位置的对等。但1151年的臣从礼改变了这种传统,诺曼底的臣从位置加剧了,安茹宗族的习气做法占了优势。
若弗瓦父子之所以这样做,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但此举的标志含义将赋予卡佩王朝很大的主动权,它不只坐实了此前苏热一向在尽力构建的封建金字塔理论——首先是王国各大诸侯都应臣从于国王——并且为菲利普二世供给了一件冲击金雀花帝国的法令兵器,他在与无地约翰的奋斗中很好地使用了这件兵器。金雀花帝国的三位国王,亨利二世、狮心思查和无地约翰,都曾向法王行过臣从礼。因为这个宗族内部纷争不断,亨利二世的儿孙们经常向卡佩王室求助,他们向法国国王行臣从礼不下十次。这无疑增强了卡佩王朝在意识形态上的位置。
无论是在法兰西王国仍是在金雀花帝国,阿基坦都是一块具有剧烈独立倾向的诸侯领地,埃莉诺与亨利二世成婚后,她并没有忘掉自己是阿基坦的公爵,乃至乐于着重这个身份。阿基坦有自己的当地政治传统,有一套繁复的公爵登基典礼,1172年她儿子狮心思查的登基礼就表现了这一点:典礼在阿基坦境内的重要城市普瓦提埃、利摩日和波尔多举办,由当地主教掌管,公爵还要戴上当地圣徒瓦莱丽留下的戒指。亨利二世在帝国境内推广的前期集权化办法,在阿基坦收效甚微。这个方针很或许是导致1173年埃莉诺叛变亨利二世的重要原因。1166年,埃莉诺生下最终一个孩子无地约翰,其时她老公现已与另一位贵族女子同居,埃莉诺或许很不满,尔后她长时刻在自己的诸侯国停留,与狮心思查在一同。1173年,埃莉诺联络前夫路易七世,与儿子们联合发起了一场针对亨利二世的大暴乱,许多贵族参加这次举动。但叛军出师不利,埃莉诺也在年末被亨利二世的戎行抓获。国王宽恕了三个暴乱的儿子,但对王后非常严峻,她一向被拘禁到1189年亨利二世死去之时。亨利乃至想离婚,但得不到教廷的支撑。
在法国希农邻近圣拉德贡德隐修院的墙上,有一幅闻名的岩画,画上有五个穿着富丽的骑马者,其间两个头戴王冠。专家们共同认为,他们是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安茹王朝的成员。但对这幅著作的解说却很不相同。有一种解说认为,这是被老公带去拘禁埃莉诺同儿子小亨利和狮心思查道别。关于这次暴乱的原因,中世纪的教士作者喜爱采纳品德主义的视点,认为埃莉诺扮演很恶劣的人物,他们还拿她的姓名做文字游戏:埃莉诺(Aliénor)“挑拨了”(alienavit)国王父子。她不只是个插足政治的番邦女人,更为严峻的是,她的第2次婚姻既是重婚,也是乱伦和变节,因为亨利二世娶了自己封君的妻子,并且这对夫妻之间依然存在血亲联络。她还与国王的父亲若弗瓦还有乱伦联络。
拉德贡德修道院岩画黑色传说在阿基坦的埃莉诺留给后世的传说中,最负面的是她与叔父普瓦提埃的雷蒙和亨利二世父子的两次乱伦了。直至今日,像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这样出色的学者也不免受传说的影响,认为埃莉诺生性放纵。但马丁·奥莱尔(Martin Aurell)等年青一代的研讨者现已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两种传说可信度很低,一同剖析了传说发生的语境条件。路易七世和埃莉诺在安条克的争持,原因或许首要是十字军的举动方向问题。埃莉诺支撑雷蒙的见地,建议十字军应该向北进攻阿勒颇,但国王坚持攻击大马士革。雷蒙在近东多年,了解当地形势,后来事态的开展也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
最早暗示埃莉诺和雷蒙之间乱伦联络的,是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在国王配偶的东方之行曩昔十几年后,也便是前引《教皇史》中的那段文字。不过约翰是借一个宦官之口暗示这种不伦联络的,但宦官在其时并不受人待见。归纳这段文字的年代背景和上下文,奥莱尔认为约翰的记载首要是为了品德教化。在12世纪文艺复兴的精力气氛中,这些身世教会的知识分子宏扬古代斯多嘎主义的控制美德,这与教会的禁欲建议很是合拍。约翰认为路易七世对埃莉诺的爱情“毫无控制”,指出他因埃莉诺与雷蒙的亲密联络而心生妒忌,最终还导致宦官进毁谤。而约翰杰出国王配偶争持之剧烈,或许是为了杰出教皇后来的调停之功。
对第2次十字军失利的解说也带上这种泛品德主义的颜色。在教会人士的了解中,十字军是赎罪之旅,十字军兵士应该肯定禁欲。第一次十字军已有妇女参加,但第2次十字军中中女眷更多,并且以法国国王为首的骑士们揭露带着妻子随行,这注定要使他们遭受失利。12世纪后期,牛堡的威廉在责备路易七世和他手下的骑士们时说:“兵营在拉丁语中是castra,因为它们要隔绝色欲(castratio)。可是,咱们的这些人不都是贞洁的(casta)……因为可悲的放纵,每个毛孔中渗出淫荡的汗水。”基督教兵士正因为放纵才被穆斯林打得大北。
有关埃莉诺的第二个乱伦传说也应置于这类语境中了解。在亨利二世的金雀花宗族内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的争持和揭露的战役连绵不绝。其时的作者在谈论这个论题时,沿用了一种传统的品德主义视角。昂热的圣欧班修道院编纂的11世纪安茹宗族前史,就将乱伦视为宗族内部仇恨的本源,这个宗族正是亨利二世的父系先人。关于他的母亲玛蒂尔达,两位教会作者马普和杰拉德,也曾责备她犯下了重婚罪,并且皇帝亨利五世并没有死去。征服者威廉便是个私生子,其宗族子孙的放纵又有什么古怪的呢?——据现代学者研讨,玛蒂尔达的父亲亨利一世至少有19个私生子——所以亨利二世是通奸之后生下的孽种。
因而,针对埃莉诺的乱伦指控不是孤立的,它反映的是教会作者们一种遍及的焦虑:贵族上层的婚姻行为和性品德,离教会宣传的纯真婚姻间隔太大;他们还将宗族的紊乱乃至社会动乱,都归咎于婚姻的不品德。最早记载埃莉诺和亨利二世父子伦乱的马普和杰拉德着重,这种所谓“第二类乱伦”违背了最严厉的忌讳:
亨利,玛蒂尔达的儿子,成为她的承继人。法兰克人的王后,至为忠诚的路易的妻子,就把她乱伦的目光投向了他;她挑唆一场不公的离婚案.人们私下里知道,除了路易之外,她还和亨利的父亲若弗瓦上过床,但她竟嫁给了亨利……他们登基后所生的孩子都没有合法身份。
另一段文字说:
安茹伯爵若弗瓦其时是法国的宫殿总管,他与王后埃莉诺有不合理联络。听说他曾几回劝诫儿子亨利绝不要碰她,因为她是封君的妻子,因为他自己,亨利的父亲,现已与她有过联络。可是,国王亨利让工作的严峻性达到了极点,有传言说,他以通奸行径玷污了这位所谓的法国王后。所以他从自己封君那里夺走了她……这样的婚姻怎能发生走运的子孙呢?
孩子没有合法身份、不能发生走运的子孙:这些都意在解说金雀花的宗族抵触。但提及路易七世的忠诚、安茹伯爵的封臣身份,还应该放在金雀花与卡佩的竞赛气氛中来了解,这种比照既标明晰作者的品德态度,也暗含着对金雀花何故会失利的解说:乱伦和对封君的叛变。但这些文字或许还包含着他们的私家愤懑。亨利二世的宫殿中有一大批知识分子,马普和杰拉德也曾厕身其间,等待以学问赢得一个显赫的教会职务,但都以绝望收场,并且国王总想把高档教会职务当作自己的政治筹码。这些教士知识分子自认为有教化君主之责任,坚持宗教对尘俗权利的优胜位置,但1170年,保卫教会自在的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被国王的手下刺杀,引起他们极大的轰动,这好像更凸显了教会抱负与实际政治的抵触,而在这场抵触中,埃莉诺是支撑老公对立那位圣徒大主教的。综上所述,两位作者对埃莉诺的指控应从多个视点来解读:教会的品德理念、对封建次序的了解、宫殿生计的波折导致对国王配偶的仇恨、政教之争的影响,等等。
作为中世纪西欧最闻名的贵族妇女之一,阿基坦的埃莉诺早已进入西欧尤其是法国的大众文明和团体回忆中。19世纪的前史学家习气于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去评判她的婚变,以及她参加缔造的金雀花帝国。但无论是法国仍是英国的史家,都不怎样待见这个跨国政治实体,在他们眼中,民族国家在其现代边境内的构成是前史的必定,任何违背这个正常轨迹的前史现象,都是失常的。这种政治态度天然影响了他们对埃莉诺及其所在年代的了解。今日研讨者的视点要丰厚得多,包含近年来的跨国史和帝国史办法。但在笔者看来,关于这个课题的调查首先应根据当地主义的视角。埃莉诺是老练封建年代的诸侯国领袖,但这时分的诸侯国面临着正在强化的封建王权的影响。不过这儿说的封建并不意味着权利的碎化和崩溃,亨利二世和路易七世都在以各自的办法强化国王关于诸侯的位置,乃至其时的文明复兴也服务于这个趋势。埃莉诺的一些重要行为和时人对她的评说,都应置于这种前史条件之下来了解。
1204年3月31日到4月1日夜,埃莉诺在普瓦提埃死去。就在这个时分,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攻取鲁昂,进入诺曼底和大安茹,金雀花帝国走向崩溃。晚年的埃莉诺长时间住在卢瓦尔河谷的丰特弗罗修道院,她老公亨利二世和儿子狮心思查都葬在那里。理查临死前,埃莉诺曾前往利穆赞,听到了他最终的遗言。她与儿女们的联络,或许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冷酷。现在她该为自己预备后事了。今日,丰特弗罗空阔的修道院教堂中有四尊卧像,分别是亨利二世配偶和狮心思查配偶。亨利和理查都是持佩剑和权杖,而埃莉诺手捧一本书在阅览,听说这个雕像姿势是她自己选择的,这也是中世纪第一次展示读书姿势的雕像。奥莱尔猜想说,她手中的书很或许是其时贵族妇女常读的时辰书或圣诗集。因为埃莉诺没有留下文字,这是她能展示给后人的仅有姿势,或许也是她最想展示的相貌:一个忠诚的信徒。这大概是对有关她的黑色传说的一种无声的争辩反驳。
丰特弗罗修道院的卧像参考文献:Martin Aurell,Aliénor d'Aquitaine, Puf, 2020;
L'Empire des plantagenêts, 1154-1224, Perrin, 2003 ;
Aux origines de la légende noire d'Aliénor d’Aquitaine, inRoyautés imaginaires, XIIe-XVIe siècles, Brepols, 2005, pp. 89-102 ;
Yves Sassier,Louis VII, Fayard, 1991 ;
C.B.Bouchard, “ Consanguity and Noble Marriages in the Tenth and Eleventh Centuries”,Speculum, Vol. 56, No. 2, 1981, pp. 268-287.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